龙门石窟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第一册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第一册》,作者:不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7661。古阳洞(第1443窟)位于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雕刻装饰最富丽、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本书首次以大开本系统发表全部龛像的彩色图版和全窟石刻的拓片资料。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附册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附册》,作者:刘景龙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7661。古阳洞(第1443窟)位于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雕刻装饰最富丽、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本书首次以大开本系统发表全部龛像的彩色图版和全窟石刻的拓片资料。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第二册

《古阳洞 : 龙门石窟第1443窟 | 第二册》,作者:不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7661。古阳洞(第1443窟)位于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雕刻装饰最富丽、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本书首次以大开本系统发表全部龛像的彩色图版和全窟石刻的拓片资料。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壹, 绪言、洞窟遗存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壹, 绪言、洞窟遗存》,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贰, 窟前遗址、结语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贰, 窟前遗址、结语》,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叁, 附表、附录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叁, 附表、附录》,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肆, 实测图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肆, 实测图》,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为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伍, 洞窟遗存图版、拓片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伍, 洞窟遗存图版、拓片》,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陆, 窟前遗址图版、拓片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 东山擂鼓台区. 陆, 窟前遗址图版、拓片》,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3123。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二册)

《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二册)》,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4034。本书是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系列,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万佛沟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该区域窟龛及造像的营建多在武周至唐玄宗时期,个别至唐德宗贞元年间,此后的唐宋之间陆续有官宦文人的观游活动并刊刻文字记录,这一区域的窟龛造像,在规划选址、崖面分布、形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