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

现代汉语未登录词词类和语义类标注研究

《现代汉语未登录词词类和语义类标注研究》,作者:邱立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91800。本书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作者不仅用语言学理论来指导计算机算法的设计,而且通过计算机算法的实验结果反过来验证并丰富语言学的理论。在大量统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与目前主流的分布词类观相反的论点,并用实验数据证明:在自动判断汉语新词语类别时词语内部结构特征比上下文分布特征

基于语义的分布式服务与资源发现

《基于语义的分布式服务与资源发现》,作者:张莹,张昕,何慧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6235。  《基于语义的分布式服务与资源发现》围绕互联网中服务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构建了服务与资源的统一描述方法,提出了基于语义的分布式服务与资源一体化发现原型系统及相应的一体化注册与发现方法,在其中基于服务描述文件将QoS等级信息的服务查询引入服务查询过程中,配合带有QoS信息的服务匹配

图像信息资源可视化协同语义标注

《图像信息资源可视化协同语义标注》,作者:陆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9855。本书从现有的图像语义鸿沟问题出发,深挖其产生根源与管理需求,以将人对图像理解的感性概念与计算机中的图像语义内容有机结合为主题,系统研究了在用户可视化操作与计算机语义处理之间协同的人机交互模型与方法。本书突破了现有图像信息理论对图像语义鸿沟的认识,将其深化到图像与图像语义的认知机制

基于语义资源和认知视角的隐喻识别与应用

《基于语义资源和认知视角的隐喻识别与应用》,作者:张冬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7048。  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隐喻识别旨在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分析隐喻的能力,是人工智能领域一项富有挑战的研究课题。本书在语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名词性隐喻和动词性隐喻的自动化识别技术,并尝试将隐喻识别技术应用于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基

现代汉语动核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现代汉语动核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作者:孙道功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2039。《现代汉语动核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基于层级性“句法—语义”接口理论,以现代汉语三种不同价类动词的典型义场为研究对象,以“词汇单位—角色转化—范畴排序—句法实现—语义变化”为研究思路,在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的基础上,全面考察并初步揭示了现代汉语动核结构中词汇单位的角色实现机制

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

《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作者:张霄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92018。本书围绕机器翻译过程对原分析、译词选择和译文生成各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观语义特征的概念并分析其在译词选择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两种特殊结构中的动词选择方法。

不确定性推理的计量化模型及其粗糙集语义

《不确定性推理的计量化模型及其粗糙集语义》,作者:折延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7651。本书介绍基于粗糙集语义的逻辑推理及其计量化推理模型,是作者近年来工作的总结,同时也兼顾了国际上有关不完备信息处理与表示的若干研究成果. 全书共八章,具体内容包括计量逻辑中理论逻辑性态的拓扑刻画、三值逻辑与粗糙集、不完备信息、正交对与三值逻辑、基于粗糙集语义的计量化知识推理、多粒度

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提升谓词的习得 : 语义启动和句法启动的综合分析模型 : an integrated parsing model of semantic bootstrapping and syntactic bootstrapping

《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提升谓词的习得 : 语义启动和句法启动的综合分析模型 : an integrated parsing model of semantic bootstrapping and syntactic bootstrapping》,作者:谢元花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71365。本书具体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学生习得提升动词的机制,描述他们的习得行为,并为他们习得提升

语义物联网

《语义物联网》,作者:袁凌云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8435。《语义物联网》从项目团队当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出发,介绍了语义物联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从语义物联网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重点讨论物联网前端资源描述和建模、物联网感知数据描述和处理、物联网感知数据自动语义标注、物联网语义事件处理、物联网时空语义建

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

《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作者:张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91374。本书以俄汉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以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文本》转换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包括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理论部分对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各家学者在心理动词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联系汉语心理动词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系统介绍俄语心理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