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变化的透视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变化的透视》,作者:吕海涛,李大印,吕如瑾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5448。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扩招后的地方院校变化最为明显。本书首先对地方院校扩招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然后以地方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变化为研究对象,以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为参考,通过以小见大、微观教学生态比较、亲历者访谈等形式将这种变化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礁区造礁珊瑚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礁区造礁珊瑚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作者:聂宝符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60768。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详细研究珊瑚礁与环境变化的专著。作者系统论述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礁区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概况、造礁珊瑚的种类、生态、分布及其记录环境变化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造礁珊瑚的地层意义和指相作用;由珊瑚生长带宽揭示海面温度的变化;礁顶面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同时还叙述了珊瑚生长

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

《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作者:(德)乌尔里希·泰希勒等著;包艳华,郭力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10133。《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是泰希勒教授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领域数十年研究的心血结晶。《高等教育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与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时空信息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时空信息研究》,作者:刘纪远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47383。本书阐述了构建全国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框架,提炼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地利用时空过程的区域特征,深入揭示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而揭示了我国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和控制因子的耦合规律。

流域水文模型 :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流域水文模型 :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作者:谢平[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69874。本书分为十五章,内容包括概念性产流模式、概念性汇流元素、流域水文模型介绍、水文变异诊断系统、无定河流域水文时空变异分析、无定河流域降雨蒸发的联合随机模拟等。

泥炭地地学 : 对环境变化的探讨

《泥炭地地学 : 对环境变化的探讨》,作者:(日)阪口丰著;刘哲明,华国学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414。本书作者广泛地搜集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有关研究泥炭、泥炭地的大量材料,从泥炭、泥炭地是自然环境变化的见证的观点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什么是泥炭和泥炭地,以及泥炭的生成、分解度、化学成份、结构、分类;介绍了泥炭、泥炭地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及各国对它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并着重论述了它的生

秦岭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生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秦岭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生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者:李俊生,胡理乐,舒俭民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0673。本书全面地分析了高山林线生态特征,探讨了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丰富了高山林线与气候关系的理论研究;探讨高山林线生态系统碳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反馈研究领域的重要探索;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濒危物种太白红杉的致危因素。

基于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基于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作者:张鹏岩;秦明周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85448。本书主要研究引黄自流灌区土地变化特征及其可持续性。以黑岗口、柳园口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时空分异独特过程和特点。并应用化学分析、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类型、污染,以及积累特征,总结了引黄灌溉自流灌区内土地变

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的生态影响遥感监测

《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的生态影响遥感监测》,作者: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8945。本书对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对生态影响遥感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凝练总结,分析了贵州省2017—2019年自然资源宏观变化情况,研究了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对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功能等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贵州省自然资源和生态变化特征,对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监

谷地云冷杉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谷地云冷杉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作者:王庆贵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31000。本书详细分析了黑龙江省尤其是大、小兴安岭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同时通过人工模拟气候变化,系统地研究了谷地云冷杉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