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变化环境下黄河与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比较研究

《变化环境下黄河与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比较研究》,作者:王煜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7932。  本书面向新时期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科技需求,紧密围绕攻克“三条红线”控制与管理的技术瓶颈,以变化环境下黄河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水资源利用对比研究为切入点,在总结黄河与墨累-达令河流域面临水资源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相似问题基础上,对

资本支持下的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资本支持下的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作者:刘燕华,胡晓婷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7639。  本书从资本支持的视角研究了黄河上游水库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黄河上游水库大部分移民区的区位劣势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书重点关注少数民族移民区的民生发展、生产生活状况,分析黄河上游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探索移民区可持续生计的长效发展制度

黄河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变化及驱动机理

《黄河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变化及驱动机理》,作者:姚文艺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3728。  本书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机理”(2011CB403303)等多项科技计划资助下,遵循“信息平台构建—变化过程辨识—驱动机理揭示—响应效果评价”的研究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实体模型控制试验、野外定位观测、理论推演和非线性

不对称信息下考虑供应风险的采购合同设计研究

《不对称信息下考虑供应风险的采购合同设计研究》,作者:申笑宇,黄河,徐鸿雁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1596。  供应链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风险已成为采购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分散化供应链上下游,这使得企业的采购决策更为复杂。本书从供应风险不对称信息入手,结合流程改进、双源采购、产能投资等风险应对策略,对下游企业的采购合同设计和上游企业生产决策进行深入研

黄河中游黄土

《黄河中游黄土》,作者:刘东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1968。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地貭硏究所第四纪地貭硏究室从1955年开始的、特别自1958年以来对黄河中游地区黄土进行野外和室内硏究工作的总精。全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及硏究历史的一般情况; 2.通过黄河中游地区南北、东西十条典型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梯田的调查研究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梯田的调查研究》,作者:方正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602。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渗透。阐述了野外测量渗透所用仪器的构造和试验方法,渗透率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渗透的因子。第二部分为暴雨。根据黄河中游的雨量资料,进行了有自记雨量记录与缺自记雨量记录的暴雨分析,以找出暴雨历时、强度与频率之间的规律。第三部分

黄河中游植被区划及保土植物栽培

《黄河中游植被区划及保土植物栽培》,作者:崔友文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987。自从1954年国家展开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之后,为了保证三门峡水库的规划寿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全民已如排山倒海之势,雷厉风行和大规模地进行起来了。但是黄河中游由于气候干燥,地形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的程度,大大的影响了植被的恢复,并且常常因为措施不当

黄河中游近期水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黄河中游近期水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作者:冉大川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9331。本书剖析了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近期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分析计算了黄河中游近期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黄河中游环境特征及近期水沙变化特点、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水文分析、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成因分析、淤地坝拦沙的泥沙级配组成分析、减水减沙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论

数字水利环境工程应用 : 以黄河小浪底工程为例

《数字水利环境工程应用 : 以黄河小浪底工程为例》,作者:张震宇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30081。本书探讨了多泥沙河流建库环境预警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功能组分、方法等,运用与信息集成技术设计了黄河小浪底工程 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框架等。

黄河中游的林业

《黄河中游的林业》,作者: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1113。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的考察报告的一部分,内容包括黄河中游的天然林、黄土地区的人工造林、固沙造林、森林植物条件类型的分区,以及不同的造林整地方法、不同的造林整地时期、幼林抚育、引种栽培等试验。本书还介绍了森林分布情况,划分了立地条件类型并分区阐述了水土保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