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

三峡水库运行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机制

《三峡水库运行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机制》,作者:郭劲松,李哲,方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4615。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关于三峡水环境生态研究工作的总结。重点阐释在水库运行下,如何基于藻类生境选择学说和生态功能分组概念,建立藻类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与演替模式;在物理边界不稳定的系统中,如何建立藻类生态功能组与环境变量的多元统计模型的理论成果。较系统地介绍了三峡水库小江支流营养

库车拗陷克拉苏构造带碎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

《库车拗陷克拉苏构造带碎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作者:朱彼敏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4309。本书系近期关于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白主系深埋碎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讨论库车拗陷克拉苏构造带自主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储层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和孔喉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征、储层成岩序列和定量成岩相研究、

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模式·测评

《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模式·测评》,作者:吴国清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0035。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伴随着我国旅游业“散客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各地区加强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提供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诠释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概念的内涵外延、属性特征,尝试通过分专题全景式多维度阐述并建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研究框架体系,深入剖

白洋淀典型污染物迁移机制及风险评估

《白洋淀典型污染物迁移机制及风险评估》,作者:刘新会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8285。  本书基于作者近年来白洋淀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主要介绍了白洋淀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赋存规律、迁移机制、环境风险以及新型检测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氮、磷、重金属、抗生素、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在白洋淀水体中的赋存规律;白洋淀水-沉积物界面典型污染物的迁移机制;白洋淀

国际石油市场:驱动机制与影响机理

《国际石油市场:驱动机制与影响机理》,作者:姬强,范英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7417。国际石油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石油生产国形势复杂多变,市场需求已经东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市场各方力量对石油定价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市场秩序面临深刻调整,国际油价影响机理和市场规律呈现新的特征。本书围绕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运行规律,从市场内部微观行为机理、市场外部信息传导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作者:王兰州,陈杰,柴中林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44376。本书以甘肃天祝高山草地32个植物种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证了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发生源及其形成过程。

甜高粱苗期对苏打盐碱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甜高粱苗期对苏打盐碱胁迫的适应性机制》,作者:戴凌燕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0623。  土壤盐碱化制约作物生长并导致减产,甜高粱耐盐碱、生物产量高、可食用和饲用,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作物之一。本书描述了不同甜高粱品种在苏打盐碱胁迫后生长发育、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Na+吸收与分配、有机酸变化与分泌、叶片解剖结构、叶绿体及线粒体超微结构、转录及蛋白质组等方面的变化及差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压力与响应机制研究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压力与响应机制研究》,作者:成艾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1309。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探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道路,对于提升民族地区经济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书在DPSIR[“驱动力

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协作模式及机制研究

《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协作模式及机制研究》,作者:王昕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1475。本书以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本、社区主义和利益相关者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将问卷调查与典型调研相结合、区域经济状况动静相结合,分析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物-文化多样性与社区发展的现状与特征,识别了该类区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焦点与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机制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机制》,作者:谭春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83829。本书是一部探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机制的著作。全书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理论为基点,系统梳理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内涵,系统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建立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