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

集群创新的多层次网络机制研究 : 基于关系强度与网络密度的分析

《集群创新的多层次网络机制研究 : 基于关系强度与网络密度的分析》,作者:吴结兵,潘松挺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9805。本书融合社会网络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与创新系统理论,综合运用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和统计计量方法,基于集群创新的多重多层网络体系,考察集群网络化创新在不同层面的方式、过程、内在机制及其协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构集群创新的网络治理对策。

智能电网:让电力系统适应新的挑战

《智能电网:让电力系统适应新的挑战》,作者:(瑞典)马斯·H.J.博伦(Math H.J.Bollen) 著;涂春鸣等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0013。本书讲述电力网络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统称为智能电网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市场机制。重点阐述新的挑战对电力网络的影响,这些挑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能源效率、电力市场的引入和进一步开放,以及新的挑战对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不断增

开放创新的新范式

《开放创新的新范式》,作者: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维姆·范哈佛贝克(Wim Vanhaverbreke),乔·韦斯特(Joel West)主编;陈劲[等]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76407。本书阐述了开放创新对产业创新的重要价值,并且具体分析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开放创新的治理结构、开放创新的网络。

吡咯化学——新的一页

《吡咯化学——新的一页》,作者:(俄罗斯) B.A .特罗菲莫夫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87926。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介绍作者和其他研究团队发现和开发的由酮(酮肟)和乙炔在超强碱催化下简易高效构筑吡咯环的反应(特罗菲莫夫反应,Trofimov reaction)。系统地介绍了通过Trofimov反应合成吡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过程、条件和机理,列出了1000多个新颖的吡咯化合物

低效水源涵养林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低效水源涵养林更新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秦富仓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7201。本书以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水源涵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拟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进行水源涵养人工林的结构、功能、演替及物质和能量流动研究。对低效水源涵养功能的人工林进行更新改造,形成低水源涵养功能人工林培育与建设技术体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作者:余刚,牛军峰,黄俊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48738。本书共八章,首先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国际公约,然后介绍了持有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性质、分析方法、环境存在和环境行为,并叙述了其的危害效应,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发展取向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发展取向》,作者:张厚吉,帅相志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42747。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了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以及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价值取向。该书以山东高校为实证研究对象,回顾了“十五”以来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以及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作者:王缉慈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19747。《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从产业组织和创新区位的分析出发,追溯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本源;从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的视角,论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标、内涵和行动的要义。《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提供了多个案例,剖析了创新集群的经验以及非创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级途径。《创新的空间-产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制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制》,作者:陈傲,柳卸林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2956。本书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迫切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在系统回顾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心脏起搏器行业、燃料电池行业和无线移动通信行业的专利信息挖掘,结合中兴通讯GoTa与SDR、格力电器低频控制等本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个案分析,系统剖析突破性技术形

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动力分析与路径设计:中国制造企业的典型案例与经验证据

《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动力分析与路径设计:中国制造企业的典型案例与经验证据》,作者:刁玉柱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3588。本书聚焦我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与最佳实践,厘清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架构和内在机理,并对“技术-管理”双核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系统动力作用下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管特质、商业模式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