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

四川季节性干旱与农业防控节水技术研究

《四川季节性干旱与农业防控节水技术研究》,作者:刘永红,李茂松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14185。本书共11章,第1章阐述农业季节性干旱的内涵与外延;第2章分析四川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第3-7章阐述水稻、玉米等的生物防控和农艺防控及节水技术;第8章介绍国内外生化防控节水技术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及其预估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及其预估》,作者:刘卫林,朱圣男,莫崇勋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7434。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影响范围呈现增加态势,以揭示极端水灾害与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与机理为目的的全球变化研究已成为当今重大科学前沿之一。本书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GIS及多模式集合评估等技术方法,深入研究鄱阳

区域干旱形成机制与风险应对

《区域干旱形成机制与风险应对》,作者:严登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9657。本书共四篇共20章构成。第一篇是理论与技术,介绍了广义干旱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的理论框架、技术体系以及模拟模型;第二篇是海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介绍了不同干旱指标在海河流域的应用,识别流域干旱驱动机制,以及分析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第三篇是东辽河流域广义干旱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识

变化环境下干旱牧区水草资源动态耦合效用研究

《变化环境下干旱牧区水草资源动态耦合效用研究》,作者:郝伟罡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3471。本书将水资源、草地资源、灌溉农牧业、牲畜养殖及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统一整体,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因素,以水资源和草地资源耦合承载为约束,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前提,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变化环境下干旱牧区水资源与草地资源优化耦合效用评价模型,为构建资源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旱综合监测与分析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旱综合监测与分析》,作者:张翔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0766。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针对干旱关键变量精度不一、指数适用性不明、干旱演化过程不清和未来干旱情景不定等关键科学问题,本书提出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旱综合监测与分析”的创新策略,从干旱变

极端干旱对黏土斜墙坝的致灾机理及对策研究

《极端干旱对黏土斜墙坝的致灾机理及对策研究》,作者:马福恒,叶伟,胡江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8544。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频发,给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本书针对极端干旱对辛苦土斜墙坝的致灾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模试验等方法,探究薪土体干缩裂缝受旱扩展模式以及裂缝出现后的防渗体渗流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应对措施,对土石坝

大范围干旱动态监测与预测

《大范围干旱动态监测与预测》,作者:陆桂华,吴志勇,何海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7624。本书从致旱天气系统异常特征分析入手,基于陆气耦合的思路,重点研究耦合气象水文模型的大范围干旱动态监测与预测方法。针对中长期干旱预测问题,运用改进的信号场技术,研究了天气气候系统异常与区域干旱发生的关系,基于前期和同期大气环流异常信号构建了基于环流异常的中长期干旱年尺度和季尺度预测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成套技术集成与效果评价研究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成套技术集成与效果评价研究》,作者:郭青林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7418。土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悠久历史及丰富内涵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根脉。本书针对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工艺、保护调查、保护加固技术和效果评价等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深入探讨了我国土遗址的历史起源、建造工艺及分类

干旱与水危机:综合科学、管理和政策(原书第二版)(汉英双语版)

《干旱与水危机:综合科学、管理和政策(原书第二版)(汉英双语版)》,作者:(美)唐纳德·A. 威尔希特(Donald A. Wilhite),(美)罗杰·S. 普尔瓦尔蒂(Roger S. Pulwarty) 编著;吕娟等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4364。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水保技术、抗旱规划、脆弱性和影响评价、抗旱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降低旱灾风险方面

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机制与风险评估

《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机制与风险评估》,作者:孙鹏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5516。干旱是水循环系统在特定时段与区域水分收支不平衡导致的水分短缺现象,其频率高、历时长且波及范围广,是对农业、生态及人类社会影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地带的重叠地,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形成了淮河流域“无降水旱、有降水涝、强降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