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

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干旱监测理论与实践

《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干旱监测理论与实践》,作者:杜灵通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6572。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科学问题,在气候变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监测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对探明区域干旱成因机制及指导政府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遥感、气象等多种手段监测干旱的机制基础,改进了温度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生态修复(英文版)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生态修复(英文版)》,作者:Gao Jiarong, Maik Veste, Sun Baoping, Wolfram Beyschlag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79633。荒漠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后果就是大量可耕地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因此,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如何防治荒漠化、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作者:潘晓玲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0691。本书论述了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系的研究历史、基本特征、环境背景、区系分区,以及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用途。

喜树高温和干旱逆境生态适应的分子机理

《喜树高温和干旱逆境生态适应的分子机理》,作者:于景华,唐中华,祖元刚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07180。本书共分七章,阐述了不同逆境条件下喜树碱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动态及其生理机理,以及喜树幼苗应对高温和干旱逆境的功能蛋白质基础,为喜树野生种群的保护、人工种群的培植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作者:曲焕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2564。本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总结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的专著。书中对平原区、黄土分布区、内陆河流域及山间盆地等10个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作出具体评价。

侵蚀和干旱逆境下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及其调控

《侵蚀和干旱逆境下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及其调控》,作者:刘文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8288。本书阐述了黄土高原土壤物质组成、土壤质量演变以及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并就土壤水分有效性、高塬沟壑区水环境过程及其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做了深入地探讨。

干旱荒漠区生态保育恢复技术与模式

《干旱荒漠区生态保育恢复技术与模式》,作者:陈亚宁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69591。本书探讨干旱荒漠区水土开发与生态治理技术与模式,介绍了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干旱荒漠区绿洲水土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与模式等水土开发与生态治理技术与模式;评价了干旱荒漠区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干旱荒漠区生态保育模式推广的技术途径和政策保障机制。

新疆干旱地区固氮生物资源

《新疆干旱地区固氮生物资源》,作者:关桂兰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7213。本书介绍了新疆干旱地区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固氮蓝藻等种群及生态分布、结瘤特点、固氮作用及抗逆性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 : 陕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例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 : 陕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例析》,作者:张茂省,党学亚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5973。本书以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例,阐述了水资源的形成、循环与赋存规律;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与地下水的依存关系,确定了影响植被生态的地下水位阈值,开展了地下水开发的植被生态敏感性区划,建立了地下水流与植被生态耦合模型,实现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周志宇,朱宗元,刘钟龄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66828。本书共12章,概括了干旱荒漠区受损与恢复重建的新进展,提出了干旱荒漠草地植被恢复的系列技术体系,揭示了灌木群落水分分配格局,阐明了优势植物种群的水分利用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