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作者:马佳宏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7760。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和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其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优质发展有赖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运用多种理论和研究方

云南及周边地区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

《云南及周边地区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作者:刘旭,王述民,李立会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8621。本书包含前言和7章正文。前言部分阐述了本专项实施的基本情况,采集样本的田间初步鉴定和实验室深入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结果等。正文7章,分别阐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食用菌类、药用植物和畜禽优异种质,共计316份,每份优异种质包括采集信息、基本特征特性、

交往视角下大学课堂生活的质性研究:以西北地区两所大学为例

《交往视角下大学课堂生活的质性研究:以西北地区两所大学为例》,作者:马丽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1027。本书首先对“交往”“教育”及其关系进行了理论思辨,论证了“教育即交往”的教育本质观,提出教育应被理解为在交往中帮助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实践活动,而大学课堂生活作为高等教育的实践场域是否体现了这种教育本质观呢?本书以西北地区两所大学为例,以课堂时间(课前—课中—课后)为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志留系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志留系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作者:胡明毅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5071。富有机质页岩时空展布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本书利用大量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牛蹄塘组、五峰组—龙马溪组等富有机质页岩层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探讨该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非

中国腹心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

《中国腹心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作者:张松林,杜百廉编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21681。本书介绍了中原腹地现代人骨的诸多特征;考古发掘中古人人骨的形态、骨病的形态和发病率;13个性别、年龄鉴定参照标准表,10个人体骨骼测量仪图片,27个骨骼图解。

高温多雨地区公路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

《高温多雨地区公路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作者:陈少文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7848。本书针对公路水害问题,首先介绍了基于水文地质特征的公路水害分类方法,揭示了大气降水-水文地质与公路水害的直接关系;其次从水文地质学角度研究了路基路面水分迁移、隧道地下水运动和排水孔淤堵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再次提出了水害综合探测分析方法,实现了按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分类的水害处治技

中国西南地区常见食用菌和毒菌

《中国西南地区常见食用菌和毒菌》,作者:杨祝良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3885。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环境星数据在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 以广西北部湾地区为例

《环境星数据在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 以广西北部湾地区为例》,作者:代玉丽,张煜星,余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57656。本书采用环境星CCD(多光谱)数据,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对遥感监测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应用示范。

新疆南疆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驻地为例

《新疆南疆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驻地为例》,作者:魏云杰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3570。本书在分析南疆兵团辖区地质灾害孕灾背景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航测、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测试分析、山地工程等手段,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托云牧场、一牧场、叶城二牧场等团场开展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采用地质分析、稳定性计算、数值模拟

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规律

《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规律》,作者:方创琳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5705。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但城市群的高密度集聚和高速度扩张带来了高强度污染和高生态风险,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待治理的“重点区”。  本书重点从理论角度系统分析了城市群地区自然主控要素和人文主控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近远程耦合关系,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