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作者:王永学,任冰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4753。本书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将海洋空间作为滨海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一规划与设计为目标,介绍滨海城市所属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人工岛选址影响因素,第3章为人工岛平面形态,第4章为人工岛景观,第5章为人工岛护岸设计,

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作者:刘鸿雁,唐志尧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9349。全书基于作者多年来野外调查的成果,评估了华北地区中草药植物、重要经济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出现的情况,明确了其保护现状和保护空白。为了更好地呈现华北地区植物资源状况,作者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的区域和类型,对其植物资源状况进行全面阐述。后一部分内容是对区域植物资源研究的长期工作

太阳能及其利用

《太阳能及其利用》,作者:冷长庚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372。太阳能是一项巨大的天然能源。近年来,太阳能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大的重视,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无需开发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广泛地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可为社会提供巨大的能量,以造福于人类。 但是,太阳能究竟是什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有多少?有哪些太阳能设备?利用太阳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与调控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与调控》,作者:陈银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2576。本书基于现有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系统分析城市经济、人口、能源、土地、环境的变化,结合武汉市实际,探讨了城市经济-土地-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通过设置不同经济目标、能源结构、节能技术发展的可能状况,以及建设用地扩张调控等,探讨其调控因素的作用;进而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分析城市土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方法与实践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方法与实践》,作者:韦仕川,栾乔林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7684。地质灾害防治是区域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长期挑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课题.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利用、开发与保护的总纲领,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究正是顺应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现

水肥资源高效利用

《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作者:邵东国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4862。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基础、水肥利用试验区概况与设计方法、稻田节灌控排下水肥运移及产量效应实验、稻田氮平衡模拟模型及其利用效率等。

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作者:席北斗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5336。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的特征、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战略需求和相关政策;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问题诊断与评估体系;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程示范;北

智能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拟

《智能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拟》,作者:张鸿辉,曾永年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0420。本书以城市规划和土地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多智能体系统、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智能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构建可以清晰表达城市土地利用行为主体决策时空显性特征的智能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系列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长沙市为例,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拟与分析应用研究,从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作者:杨占红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3446。本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咨询项目子课题“节能环保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系统分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国际和国内的产业发展情况做了分析研判,结合案例分析,提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路径,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4391X。本书是《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之一。这套调研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有关科学家、信息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的50多个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较好的可行性,对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阐述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