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

为美而创造——兼论应试与创新在专业成长中的平衡

《为美而创造——兼论应试与创新在专业成长中的平衡》,作者:何太平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6485。本书从比较四大人类文明发展史对知识贡献的角度,提炼出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创造要素构成及其培养的问题,使得大到国家、社会、具体单位,小到家庭和个人都明白担当的角色和努力方向;尤其是重点讨论了人的创造要素的培养问题,同时探索了应试与创新平衡发展的可行性。  在说明每一个创造

等离子体科学与财富创造

《等离子体科学与财富创造》,作者:(印)P. I. 约翰著;王宝国等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4133。本书汇集了等离子体的基本介绍及其广泛应用,内容涉及等离子体在新能源、新材料制备、超硬涂层、高分子薄膜表面改性、表面清洗、表面灭菌、纺织应用、微电子制造、光伏制造、废气和废水治理、智能玻璃、等离子体光源和显示、循环经济等众多领域。

创新之源 : 青少年创造培养活动方案精选

《创新之源 : 青少年创造培养活动方案精选》,作者:翟立原主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等[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2651。本书是科技部的重点课题——青少年创造培养活动方案的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汇集了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优秀活动方案67项。书中还附4项示范活动案例,以及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原则及评价标准。

创造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创造创新创业基础教程》,作者:赵慧君,陈守辉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1002。本书从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出发,以“三创”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创造、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概念、工具与方法等。本书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基础、创业实务等六个部分,每部分都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引入学习主题,并设有实训模块,融知识性

创新·创造·创业模块化场景式实训教程

《创新·创造·创业模块化场景式实训教程》,作者:周晓敏,刘婷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5300。本书从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全过程出发,以“三创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创新、创造、创业的基本理论、概念、工具与方法等。本书共三篇、六个项目,采用项目任务式体例编写,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创业基础、创业实务。本书每个任务都以四格漫

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

《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作者:刘家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9498。本书分析了人类科技史上100多个重要创造案例,追寻发明家和科学家的真实思想轨迹,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创造学,特别是关于原创性重大发明发现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

创客进行时--用Arduino去创造

《创客进行时--用Arduino去创造》,作者:王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0515。本书是为所有Arduino零基础学生编写的入门级图书。全书共分6章,涉及传感器的使用原理,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蜂鸣器、光敏电阻、舵机的使用方法,基础程序模块搭建,简单的顺序、分支及循环结构的使用等内容。通过结合知识点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理解算法的理念及编程的方法,建立编程的思

驾驭创造 : 和谐的法则与途径

《驾驭创造 : 和谐的法则与途径》,作者:刘勇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3505。本书以当今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和谐的三个法则:关于和谐的起源、和谐的程度、和谐的最佳比例。在法则3关于和谐的最佳比例,为人们追寻生命的美丽、幸福与和谐找到了一条定量化的道路;同时根据这一最佳比例,书中提出了以人的适应性为杠杆、以创造力和稳定性为因子,调节和谐比例的策略,

基于多重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与创造

《基于多重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与创造》,作者:陈国宏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6973。本书首先提出集群企业具有多重网络嵌入性,对产业集群多重网络的结构特征、形成及演化机理开展研究。其次,对基于多重网络的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竞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基于多重网络的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对产业集群多重网络嵌入与知识共享关系开展实证研究。再次,对基于多重

人工智能 : 硅基生命的创造

《人工智能 : 硅基生命的创造》,作者:郭子政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2142。人工智能无疑是近几年最火的名词之一。然而,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为什么说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生命”?目前人工智能的硅基生命之路遇到了哪些坎坷?人工智能的未来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了解人工智能是通过科幻电影。那么科幻电影对人工智能起到了怎样的普及和推动作用?本书将围绕这些问题,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