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

《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作者:刘金涛,韩小乐,陈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6539。本书介绍关键带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产流过程的相互关系,报道作者在山坡水文实验、产汇流规律、山坡水文连通及山坡结构特征的解析等方面积累的科学数据及成果。根据各章节内容的内部联系,本书可分为关键带结构的探测与水文过程的观测、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如土壤厚

寒区水循环模拟与河流生态需水过程研究

《寒区水循环模拟与河流生态需水过程研究》,作者:胡鹏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5747。本书以松花江流域为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寒区水循环过程的系统概化与数学描述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寒区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利用模型开展了寒区水功能区设计流量和冰封期纳污能力的计算与情景分析,模拟得出保障冰封期水质安全的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措施,提出了不同时期松花江流域重点断面生态基流

药物分析及制药过程检测

《药物分析及制药过程检测》,作者:梁冰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9658。本书分为药物分析和制药过程检测两篇,共10章。第一篇包括药物分析基础、化学药物分析、抗生素类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生物制品及生化药物分析;第二篇包括制药生产过程分析技术概述、制药单元在线检测、制药工业排放物的控制与分析、制药过程自动控制简介4章。

岩爆孕育过程的机制、预警与动态调控

《岩爆孕育过程的机制、预警与动态调控》,作者:冯夏庭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4654。本书强调了岩爆孕育过程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类型岩爆孕育过程的机制、规律和特征研究,介绍了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实时监测方法,不同类型岩爆孕育过程中微震信息演化特征和规律及其差异性等,以及这些方法和技术在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的应用。

深部岩体动态损伤与破裂过程

《深部岩体动态损伤与破裂过程》,作者:朱万成,唐春安,左宇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0559。本书以应力波诱致岩石动态破裂这一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力学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编程,研发了数值模拟软件,并基于此开展应力诱致岩石破裂的数值试验。然后,基于对岩石剥落破裂、岩石爆破损伤以及岩石霍布金森压杆破裂的数值试验,分析了岩石动态破裂的基本特征;通

绿色二次电池的材料表征和电极过程机理

《绿色二次电池的材料表征和电极过程机理》,作者:杨传铮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2397。本书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电池(化学电源)课题组利用X射线等实验方法研究氢镍和锂离子两类绿色电池活性材料晶体结构、精细结构和微结构及其在电池活化、充放电、循环寿命实验和储存等电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把这些变化与电池性能紧密联系起来,揭示这类化学

西北旱区绿洲农业水转化多过程耦合与高效用水调控:以甘肃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为例

《西北旱区绿洲农业水转化多过程耦合与高效用水调控:以甘肃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为例》,作者:康绍忠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6780。本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成果为基础,围绕我国西北内陆黑河中游绿洲农业用水与调控决策所涉及的水需求、水转化、水效率、水调控四个环节,系统阐述绿洲需水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与时空格局优化、绿洲灌溉水转化多过程耦合与定量表征、绿洲多尺度农业水效率

间歇过程的过程建模与参数控制

《间歇过程的过程建模与参数控制》,作者:高福荣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5435。间歇式生产是现代工业的一种重要产品加工形式,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本书从间歇过程的特点出发,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针对间歇过程建模和参数控制问题发展出的一些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注塑成型为例,对间歇过程的定义、特点、发展

城市污水污泥过程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

《城市污水污泥过程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作者:田禹[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56802。本书在概述污水污泥产生途径、组分特性及处理处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解偶联、生物捕食、高温热解等污泥处理处置前沿技术,探讨了污水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阐释了污泥组分的转化规律及产物的形成途径,剖析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

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与动力过程

《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与动力过程》,作者:滕吉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98055。本书针对历史上和近代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破坏性地震,对国内外几个大地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且不断地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所受到的多种要素的制约,如介质与结构属性、物质的运动行为和深层动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