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计算流固耦合力学

《计算流固耦合力学》,作者:陈刚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8668。本书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兼顾其他工程领域的流固耦合问题,介绍21世纪近20年来国内外发展的计算流固耦合力学主要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气动弹性计算方法、基于贴体网格的CFD/CSD流固耦合方法和非贴体网格浸没边界类等三大类流固耦合分析技术,以及流固耦合系统降阶模型

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引

《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引》,作者:(美)霍普克罗夫特(Hopcroft, J.E.),(美)厄尔曼(Ullman, J.D.)著;徐美瑞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19172。本书是讨论自动机理论、语言理论和计算理论(主要是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专著. 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为预备知识;第二、三章讨论有穷自动机和正规集合;第四、五、六章讨论上下文无关语言和下推自动机;第七章讨论

格子Boltzmann方法与计算气动声学

《格子Boltzmann方法与计算气动声学》,作者:李军,邵卫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9801。本书结合作者所在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论述当代最新的求解流体和声学系统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和计算气动声学的数学理论及数值算法,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建模思路与计算气动声学的特征要求建立两者的紧密联系,系统地介绍高保真度气动声学模拟所需的关键技术。本书共7章,

计算声学

《计算声学》,作者:张海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967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计算在声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声学已逐渐成为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介绍计算声学多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步骤,主要包括角谱方法、有限差分法、射线跟踪法、有限元方法、格子气自动机及非线性声学的数值计算。重点介绍如何把基本的物理问题变换为计算机能够

高层建筑沉降计算 : 理论与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计算 : 理论与应用》,作者:XiangfuChen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43362。This work is subject to copyright.All right are reserved,whether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material is conerned,specifically the rights o

飞行员空间能力:认知计算的可塑性与渗透性

《飞行员空间能力:认知计算的可塑性与渗透性》,作者:晏碧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9221。视觉空间能力对飞行安全和飞行技能的高预测效度一直受到关注,被视为飞行员最主要的认知特征,是飞行员心理品质中的核心要素。本书梳理了空间能力和飞行员空间能力相关研究,讨论了飞行员静态空间能力和动态空间能力的认知加工优势,分析了飞行员空间能力的计算特性、认知可塑性和认知渗透性,同时分

计算流体动力学 :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作者:程心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692。本书主要介绍流体力学中的各种偏微分方程和不同的初边值条件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同时综述了自六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算流体力学中有限差分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各种格式的特点. 本书可供计算力学和计算数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相应专业师生阅读.

计算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作者:( )罗奇(P.J.Roache)著;钟锡昌,刘学宗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268。本书用直接而且易使读者了解的方式介绍了计算不可压缩流动和可压缩流动的内点差分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稳定性、格式误差等;同时讨论了数值边界条件的重要性,分析了它们的实用性和正确性;并对程序设计、调试和试算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它的特点是取材广泛且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

边缘计算(第二版)

《边缘计算(第二版)》,作者:施巍松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6474。随着万物互联趋势的不断深入,数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网络带宽的增速。同时,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众多新型应用的出现,对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数据路径之间的任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组成统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使数据在源头附近

先进材料的计算与设计

《先进材料的计算与设计》,作者:孙志梅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46668。现代材料研究中,计算材料学已经成为与实验同等重要的研究手段。材料计算与设计对改变传统材料研发模式至关重要,在降低材料研发成本、缩短材料研发周期、揭示极端条件下材料行为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书基于作者的长期科研与教学实践,以相变/阻变存储材料、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异质结等材料体系为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