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林业考察报告

《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林业考察报告》,作者: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完全考察队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6031166。本文是中国科学院所组织的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的考察专题报吿。文中对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森林的合理利用、集运方式、经营以及造林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幷提出了建议。 可供农林业生产及计划部门及高等院校人员参考。

西藏那曲、日喀则、江孜地区畜牧业考察报告

《西藏那曲、日喀则、江孜地区畜牧业考察报告》,作者:富润福主编;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037。本书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畜牧兽医专业两年野外考察总精。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除对考察地区的自然环境、草场类型、畜种及其特性以及牲畜的疫病等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外,幷按自然分区的特点,提出了考察地区牲畜发展的方向和关键性措施。 本书可供农业生产单位和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报告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报告》,作者:中-英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队编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18036。青藏高原由于位置偏远、海拔在4.5km以上的高度及其神秘性,许多世纪以来激励着无数的冒险家和探险家,同样也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地球科学家。地球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是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而成的碰撞构造的典型例子。本书为中国科

新疆昆虫考察报告

《新疆昆虫考察报告》,作者:杨惟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7031116。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报导新疆全境为害性较大的虫类及其发生和防治方法等;第二部分专谈新疆昆虫的区系分布。在第一部分中,对于农业、蔬菜、果树、仓贮、蚕桑、林木、禽畜、牧草和卫生等方面的重要害虫都作了广泛的调查和记载。尤其是对于农作物上的十一类大害虫,更作了详细的叙述。在

西藏农业考察报告

《西藏农业考察报告》,作者:西藏工作队农业科学院组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6031104。内容提要 本报告集是前中央文化敎育委员会西藏工作队农业科学组1951年至1954年在西藏高原进行农业资源与农牧生产槪况调查和试验硏究的初步总结,共约六十多万字。 在农牧资源与生产情况调查方面,主要为“西藏农业考察报告”“昌都、拉萨间(中路)农牧生产

澜沧江流域农业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澜沧江流域农业文化遗产考察报告》,作者:闵庆文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0835。  本书是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课题“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考察”主要成果之一。本书以多年实地考察和广泛文献收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澜沧江流域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和要素类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问题,并重点围绕稻作文化、古茶园与茶

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

《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作者:青海省生物研究所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917。1974年5—8月,由六个专业15人组成综合考察队,对西藏阿里地区进行生物考察。本考察报告集共收集十一篇论文。可供高原生物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科研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参考。

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

《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作者: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974。本报告系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硏究队1958年分七队考察祁连山现代冰川的主要成果,包括论文七篇,综合地(第一篇)与分区地(第二至第七篇)论述祁连山现代冰川的分布、类型、储量、积累与消融特征、结构与运动、人工黑化冰雪促进消融实验的主要结果、羣众融冰化雪经验与各冰川区的利用价值等,是

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自然文化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考察报告

《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自然文化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考察报告》,作者:闵庆文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1981。本书是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中“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考察”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基于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广泛的文献资料,本书系统介绍了该区域自然类遗产、文化类遗产、非物质文化类遗产、旅游资源和民族生态文化资源基本

黄土高原“7·26”特大暴雨洪水与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考察报告

《黄土高原“7·26”特大暴雨洪水与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考察报告》,作者:刘宝元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9523。在天然极端暴雨条件下检验水土保持成效,可为未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重要借鉴。本书针对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流域的特大暴雨事件,深入调查了区域水土保持设施损毁情况,科学评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分析了研究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及其对入黄泥沙的影响,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