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

《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作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1996。本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编写,编写委员会成员由4个国家(美国、荷兰、德国、墨西哥)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20名顶级专家组成,成员的专业领域包括植物育种、农学、生态学、食品科学、社会学、毒理学、生物化学、科学传播、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法学、杂草学和昆虫学。本书

陈景河学术经验集

《陈景河学术经验集》,作者:蒋希成,陈星燃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3105。龙江医派是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不断更迭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相互碰撞争鸣、撷取交融所形成的风格独特、蕴育了高纬寒地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优势与特色、在我国北方地区新崛起的医学流派。“龙江医派丛书”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汇集了有关龙江医派诸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珍贵

叶玲学术经验集——闽派中医肛肠名医传薪录

《叶玲学术经验集——闽派中医肛肠名医传薪录》,作者:叶玲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2580。本书分为学术思想篇、临床篇、病案篇、研究篇,共四篇十章,文中内容包括闽派中医肛肠名医叶玲学术思想,中医四大经典理论对肛肠病的临床指导作用,叶玲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中医肛肠病经验方,主持制定的中医肛肠病诊疗方案,总结的叶玲肛门坠胀诊疗思路,以及收集了古代名医名家医案,邓氏痔

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萃

《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萃》,作者:徐景藩著;陆为民,徐丹华,罗斐和整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3498。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医论篇,内容包括:脾胃生理病理纵论、脾胃病诊治要论、脾胃病诊治经验补论等;第二篇为医话篇,介绍了作者临床诊治、用药等经验和体会;第三篇为医案篇,精选了作者历年来脾胃病疑难病证验案40余例,并逐一进行了深入分析。

涂福音脾胃病临证经验集

《涂福音脾胃病临证经验集》,作者:吴耀南,涂福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4432。本书主要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涂福音教授及其学生团队从事中医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数十年来所总结的临证经验。全书根据文章所涉及病种内容分为慢性胃炎诊治经验、反流性食管炎诊治经验、消化性溃疡诊治经验、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经验、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经验、其他消化疾病诊治经验、从脾胃论治其

美英应对科学利益冲突的制度与经验

《美英应对科学利益冲突的制度与经验》,作者:魏屹东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8521。本书首先论述美英科学利益冲突发生的背景、研究中的问责制等。其次,讨论美国国家研究院关于委员会组成和利益平衡与冲突的政策,包括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案、委员会的组成和平衡问题、项目评审研究的背景信息与涉密利益冲突披露等。再次,探讨美国医学院协会关于人受体研究中的利益冲突政策与案例,并对美

王文彦肝病辨证思维经验集

《王文彦肝病辨证思维经验集》,作者:卢秉久,张艳,郑佳连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9239。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展现给读者。第一部分:王文彦肝病辨证思维经验,收集论文8篇,包括王老中医经典的解读发微和对肝病临证辨证思路总结,并附大量的医案和按语。第二部分:王文彦疑难杂病辨证思维经验,收入论文8篇,包括整体辨证思维、疑难病辨证思路、医案及分析。第三部分:杏林随笔,为王老临证之

李庚和学术经验集

《李庚和学术经验集》,作者:盛昭园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1752。本书共分两章。第一章学术钩玄,重点介绍李庚和教授在神经肌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尤其是对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肌肉疾病的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同时阐述李庚和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用药特色。第二章医话医案,收录李庚和教

中学数学教材核心内容分析——经验型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

《中学数学教材核心内容分析——经验型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作者:徐章韬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9383。本书对中学数学的传统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内容覆盖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传统成熟内容,且对概率、统计等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使之与传统成熟内容进行有机的关联。

创新驱动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验

《创新驱动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验》,作者:张耀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0636。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本书是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的总结。本书将国家作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并阐述了基本方法论,本着创新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的,将区域、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企业家、创业、产业体系、制度及政策作为驱动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