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作者:张金红,刁虎欣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5363。本书共分7章: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技术演示实验、社会实践教学。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 : 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 : 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作者:李凤岐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1212。本书对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治学与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介绍了他们成为大师级人才的成功经验。他们包括:物理奇才——杨振宁、科学巨星——李政道、探索精英——丁肇中、激光先锋——朱棣文、求职乐人——崔琦、色彩大师——钱永健、光纤之父——高锟。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 : 揭开心灵之窗奥秘的神奇科学 : a magic science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the window on mind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 : 揭开心灵之窗奥秘的神奇科学 : a magic science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the window on mind》,作者:闫国利,白学军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0376。本书对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人的视觉与眼动的基本模式、阅读的眼动过程、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作者:薛纪善,陈德辉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18599。本书叙述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科学设计方案及其在实际数值预报业务与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模式的物理过程、模式的并行计算的科学方案,以及所建立的区域中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的结构和在国家级与区域级业务数值预报中心运行的结果。

探索介科学 : 竞争中的协调原理 : the principle of compromise in competition

《探索介科学 : 竞争中的协调原理 : the principle of compromise in competition》,作者:李静海,黄文来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8111。本书介绍了竞争中的协调原理的形成过程。首先概述了针对气-固系统中颗粒团聚行为的多尺度模型是如何构建、验证、扩展,并最终发展成为描述所有介尺度现象的竞争中的协调原理,即EMMS(能量最小多尺度

强韧材料的科学 : 人为什么不会穿过楼板掉下去?

《强韧材料的科学 : 人为什么不会穿过楼板掉下去?》,作者:(英)戈登(J.E.Gordon)著;包锦章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116。本书是介绍结构材料的本质的科普读物,书中讨论了同各种材料的强度、使用和改进有关的许多问题。 本书可供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阅读.

原来科学这么近! : 生活中的趣味科学

《原来科学这么近! : 生活中的趣味科学》,作者:(日)花形康正著;高丕娟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8294。本书对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清洁剂为什么能清除污垢、石英钟为什么能精确显示时间、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等生活常识问题进行了解答。

安全科学与技术进展:VI

《安全科学与技术进展:VI》,作者:黄平等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8145x。This monograph i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ISSST). Collected in this volum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者:(美)特鲁洛夫(B.Truelove)主编;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所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1745。本书由美国南部杂草科学学会组织各有关专家分别执笔写成。全书共十八章,除两章论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之外,重点在介绍除草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上。本书介绍的除草剂研究方法中有生理学方法(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运输等);生化测定法(离体线粒体的应

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

《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者:郭贵春,魏屹东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69476。本书是关于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论文集,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论”与科学主义;第二部分“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第三部分SSK与社会建构论;第四部分为语境实在论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