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

企业知识社区中E-Learning行为演化

《企业知识社区中E-Learning行为演化》,作者:吴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3084。本书以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交互模型为出发点,研究知识聚集层次的E-Learning参与、知识交互层次的E-Learning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以及知识扩散层次的E-Learning知识转移;在此基础上,建立E-Learnlng成员状态演化的概念模型,应用马尔可夫建模研

英汉位移构式演化的历时比较研究

《英汉位移构式演化的历时比较研究》,作者:程丽霞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24229。本书基于英汉历史语料,以构式化、语法化、词汇化、习语化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英汉位移构式历时演变过程的描写和分析,考察和比较英汉位移构式的演化路径和演变机制,在分析和探讨现当代英汉位移表达成分构式化的基础上,为其语义、语用、句法、形态、语音层面呈现的特点提供解释。本书从历时角度比较和分析了英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2年.第1辑:总第26辑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2年.第1辑:总第26辑》,作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主办;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 协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5265。《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由陈劲教授(主编)与王焕祥博士(执行主编)于2008年共同创办、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协办,是国内唯一一份致力于介绍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理论、方法、应用及最新发展的集刊,与国

动力耦合下采空区及上覆建筑物灾变演化机制

《动力耦合下采空区及上覆建筑物灾变演化机制》,作者:麻凤海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9706。本书系统阐述了采空区岩层及采空区建筑物在开采沉陷及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灾变及其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采空区岩层开采变形特征及其沉陷灾害特征、采空区巷道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其损伤灾变特征、采空区复杂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空区建筑物的沉陷损伤指标及其模型、采空区建筑物地震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火山作用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火山作用》,作者:李江海,毛翔,李维波,王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2130。本书在总结现代火山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及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讨论该地区晚古生代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火山活动期次与火山岩的相关特征、火山岩储层特征,并开展准噶尔与我国东部含油气火山岩盆地的地质对比研究。

攀西古裂谷的形成与演化

《攀西古裂谷的形成与演化》,作者:从柏林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05791。攀西地区的研究课题被国家科委列为科技攻关项目的第24-6项,也是中国科学院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地学研究人员多年来综合研究的成果,内容包括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地质、地层、古地磁、地热、构造物理、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应力场分析和数学

宇宙的演化

《宇宙的演化》,作者:(苏)诺维可夫(Novikov, I.D.)著;黄无量等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12283。本书阐述宇宙的演化,尤其是关于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的起源问题以及中微子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对宇宙学的前沿课题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本书深入浅出,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经过严格的观测和实验的检验. 本书可供对宇宙学及天体演化有兴趣的一般读者以及天文、天体物理、理论物理等

天体的演化

《天体的演化》,作者:戴文赛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626。本书主要评述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恒星、太阳系及星系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成果,某些地方也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一些见解.本书力图说明各类天体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都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在运动,在发展,不断地发生和变化着 本书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来介绍现代关于恒星、太阳系、银

采动应力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场耦合效应

《采动应力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场耦合效应》,作者:齐庆新[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7343。本书阐述了采动煤岩体裂隙场时空演化、采动煤岩体与瓦斯流动场的耦合效应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共分6章,包括采动煤岩体裂隙场时空演化、采动煤岩体渗透特性研究、采动煤岩体多场耦合效应研究、煤岩体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耦合理论在瓦斯抽放中的应用等。

调控基因组:发育与演化中的基因调控网络 | 影印本

《调控基因组:发育与演化中的基因调控网络 | 影印本》,作者:(美)Eric H.Davidson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82159。本书将基因组、胚胎学和演化生物学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很好的综合,很好地提示了动物发育调控中基因调控序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由这些调控序列构成的基因调控网络所初步显现的基本性质。本书旨在通过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说明发育的动因从根本上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