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湖泊沉积物污染

《中国湖泊沉积物污染》,作者:霍守亮,席北斗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0531。本书以全国不同流域特征、水文状况、生态结构、污染程度的典型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全国湖泊沉积物氮磷、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区域差异性和环境风险,解析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和重金属交互作用机制,揭示了典型闸控湖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重建湖泊环境的演化历史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作者: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1194。本书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共 8 章。介绍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来源,分析了七大重点行业及领域的排放现状并提出了强化管控方案,阐述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技术体系、差异化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

设施土壤钛酸酯污染与生物修复研究

《设施土壤钛酸酯污染与生物修复研究》,作者:滕应,骆永明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2492。全书共九章。分别介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农膜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壤与植物中钛酸酯分析方法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污染生物控制原理(第二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污染生物控制原理(第二版)》,作者:王国惠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1792。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篇为微生物类群与细胞结构,主要介绍与污染控制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及其细胞结构。第二篇重点讨论微生物净化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微生物的营养、参与物质代谢的酶、微生物对物质的代谢、微生物的繁殖与群体生长及微生物生态。第三篇为微生物净化原理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主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集刊. 第14号. 中距离湍流扩散特征的数值研究及污染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集刊. 第14号. 中距离湍流扩散特征的数值研究及污染模式》,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16874。本书收集的14篇论文展示了大量野外扩散试验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中距离湍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地揭示了行星边界层湍流垂直结构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对中距离扩散特征及三维浓度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导出适用于中距离范围的湍流扩

污染 : 正确处理环境毒素 : treating environmental toxins

《污染 : 正确处理环境毒素 : treating environmental toxins》,作者:(美)安妮·马克苏拉克著;王萱,原宁等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10453。本书分为对环境医学的概述、介绍环境医学中采用的一门基础学科:流行病学、关注特定的毒素类别、探讨空气污染及其健康效应、在环境毒素影响下患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及兽医学中与环境疾病和伤害相关的部分等七章内容。

环境中的病毒污染

《环境中的病毒污染》,作者:(美)伯 格(Berg, G.)主编;方肇寅等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009X。本书系统介绍了病毒随废水、污泥和气溶胶对环境污染的规律,以及从水体上检测病毒的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从不同水体和污泥中去除病毒污染的处理过程,另外也对病毒的不同指标进行了讨论。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作者:党志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80412。本书是一部关于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之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研究的成果专著。全书共7章,在简单介绍环境中石油迁移转化特性及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研究团队在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吸附材料研制和基于生物降解原理的石油降解菌剂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有效控制与修复

中国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生产污染 : 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生产污染 : 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作者:王金霞[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5482。本书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染的排放、治理现状、污染产生的成因,以及相关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全书以农村个体经济单元——农户的生活生产行为为出发点,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各种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力图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农村公共

水体石油类污染遥感探测机理与信息提取方法

《水体石油类污染遥感探测机理与信息提取方法》,作者:黄妙芬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8826。本书主要是针对未形成明显油膜,以分散、乳化及溶解等形式存在于水体的石油类污染物质的遥感探测机理与信息提取方法展开介绍。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介绍以这些形式存在的石油类物质,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讨论其对水体表观光谱、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及自身的特性,提出多种水体石油类污染识别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