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作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836。本书是在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1956—1959年新疆植被考察的实际资料和有关新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写成的,是我国地区性植被的一本专著。 本书共分两篇十一章。首先简要地叙述了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条件,其次对于新疆植被发展的概况、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荒漠地区植物的生物生态学

中国湿地植被与植物图鉴

《中国湿地植被与植物图鉴》,作者:赵魁义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6646。本书是野外识别湿地植被与植物的工具书。全书共收录我国湿地植被型59个群系67个群丛,以及常见的湿地植物659种(含变种和变型)。全书分3章,第一章简述了我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和湿地植物生态学特征;第二章以彩色照片展示了我国湿地植被型:森林湿地植被型、灌丛湿地植被型、草丛湿地植被

世界植被 : 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

《世界植被 : 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作者:(德)沃尔特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472。本书是一部概述全世界植被地带和过渡带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生态学专著。书中不仅叙述了世界植被类型的简要特征和与气候、土壤、地形的关系,而且也介绍了有关植被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植被区域特点。此外,本书还很重视从生态生理学角度解释植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世界植被生产

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作者:李世东,胡淑萍,唐小明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1270。本书主要包括世界森林资源结构特征、世界森林碳储量动态分析、世界森林碳储量预测研究、中国森林资源结构特征、中国森林碳储量动态分析、中国森林碳储量预测研究六个方面,通过对森林资源结构、生物量、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的系统研究,预测了中国和世界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趋势。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作者:杜盛,刘国彬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8271。本书重点阐述了典型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个体及群落的蒸腾耗水特性,植被恢复对河川径流和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蚀风蚀交错区这一特殊区域的植被恢复等。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作者:黄培祐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4719。本书通过剖析有关优势种群自然生息繁衍与建群现象,研究其生活周期对环境的动态适应,种子萌发后对环境的需求,着重讨论实生幼苗补充机制问题。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作者:周以良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0707。本书论述了中国大兴安岭植被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分布规律,群落结构、更新、演替、区划以及合理经营管理和保护;着重阐明大兴安岭植被的群体生态学特征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作者:安韶山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6140。本书是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的集成,是作者主持和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的凝练与总结。本书主要涉及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特征、土壤有机碳固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侵蚀能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植被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植被恢复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研究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山地植被响应与适应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山地植被响应与适应》,作者:白红英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2128。《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山地植被响应与适应》以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岭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象观测资料、野外调查、遥感影像、树木年轮分析和植物物候观测资料等多源数据,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规律;探讨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典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林线及林线关键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的

植被高光谱激光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

《植被高光谱激光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作者:牛铮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41929。本书以高光谱激光雷达植被探测技术为基础,以植被叶片、单株及器官尺度理化参数反演为目标,首先介绍高光谱激光雷达原理及系统组成;其次介绍高光谱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包括几何校正方法、脉冲延迟效应及校正方法和子光斑效应校正方法,为后续数据处理及植被信息定量反演奠定基础;然后对高光谱激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