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研究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研究》,作者:邹新阳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9995。本书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背景,从理论、实证和政策三个层面研究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全书在理论借鉴和理论框架的导引下,分析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历史、需求、风险、法律和试点。进而,在剖析各个环节和层次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制度设计的基础上

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解析与构建

《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解析与构建》,作者:徐顽强,李华君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09969。本书对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这一新现象进行系统性解析,依据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状,探索不同地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构建的模式,并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构建中的多元主体,特别是各级政府,提供可供选择的评估手段、核心策略和政策措施。

虚拟学习社区的新型构建与能力测评模式

《虚拟学习社区的新型构建与能力测评模式》,作者:程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0716。本书致力于探讨新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及能力测评模式,旨在提升个性化、交互性教学效果。全书共分为8章,在第1、2章中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等进行概述;第3~6章基于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分别介绍如何进行面向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分组、个性化教学策略推理机制研究及基于教学策略推理

投资者资产组合构建及其交易行为 : 基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视阈

《投资者资产组合构建及其交易行为 : 基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视阈》,作者:何朝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4594。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凝练与延伸,基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本质的深刻认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总到细、由静到动的框架展开研究,达到静态资产组合构建与动态资产组合构建、资产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理论、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等跨界有机融合。主要内容分为九章:第一章阐

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与变迁研究

《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与变迁研究》,作者:刘志英,张朝晖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3359。抗战大后方金融网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随着国民政府将首都从南京西迁重庆后,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并由众多不同类型而又相辅相成的金融机构,逐渐形成了以重庆为金融中心、省会城市为节点,并辐射西南西北广大地区的金融网布局。本书在分析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尽量详细、全面地占有史料,探讨战

数据复杂网络构建及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

《数据复杂网络构建及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作者:田立新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3412。本书聚焦时间序列数据的复杂网络构建技术,系统阐述了针对一维和高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复杂网络构建方法,对一些重要结果进行了理论证明,得到了一系列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度量系统复杂性、关联性等的指标,设计了分析系统变化规律、预测系统未来性态及控制系统变化的新的方法体系,

构建质的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

《构建质的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作者:杨新晓,陈殿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1844。本书使用生动的语言与翔实的案例向读者介绍质的研究。本书从新手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遵循质的研究的实际操作程序,力图使读者理解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操作需知及各种质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环境灵敏的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模型构建

《环境灵敏的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作者:欧光龙,胥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0968。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绪论、研究方法、环境灵敏的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环境灵敏的思茅松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林分生物量扩展因子及根茎比模型构建、思茅松单木生物量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构建、结论与讨论。

广西农村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广西农村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作者:余欣欣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9089。本书对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本书以广西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广西农村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及幸福感特点,提出农村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团体辅导活动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构建方法与应用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构建方法与应用》,作者:闵庆飞,卢阳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3077。现代工厂面对全球化和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灵活实用的精益制造和优化方法。数字孪生信息技术方法有望帮助工厂更好地应对全生命周期的新问题和挑战。本书提出面向工厂全生命周期构建数字孪生的方法框架,指出方法框架的构成核心即数字孪生实践环,并说明数字孪生实践环的组成要素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