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者:咸春龙,胡月明,任向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7808。本书首先从建设用地再开发概况、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建设用地再开发类型划分与现状评价三方面进行理论介绍,然后从景观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弱质景观环境空间评价与识别、建设用地再开发生态规划三方面对本书创新研究问题——弱质景观评价进行针对性介绍,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村镇

村镇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村镇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作者:张鹏岩,秦明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1868。本书主要针对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村庄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需求,以村镇和土地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小尺度土地利用评价技术研究的不足,提出针对中原地区村镇自然地块的耕地质量评价和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

村镇废弃场地植物修复与生态景观化研究

《村镇废弃场地植物修复与生态景观化研究》,作者:陈家军,赵岩,马俊伟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93115。我国村镇地区的生活垃圾堆放场地和小型工矿废弃场地广泛存在,严重损坏了村镇陆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生态安全隐患。《村镇废弃场地植物修复与生态景观化研究》总结了废弃场地低碳生态修复与景观化实用技术研发过程与成果,重点介绍了高效吸收或降解多重污染物的复合植物生物栅拦截削减技术

村镇房屋抗震与设计

《村镇房屋抗震与设计》,作者:范迪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3226。本书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村镇住宅的类型、震害概况、破坏规律、抗震措施、震后修复与加固,以及村镇房屋设计。

村镇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建设研究

《村镇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建设研究》,作者:段学军,陈维肖,秦贤宏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83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为适应新时期中国村镇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村镇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建设研究》在学习我国村镇建设经验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自身研究与实践工作编写而成。《村镇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建设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新时期村镇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基本理论、村镇

村镇水生态规划方法与策略

《村镇水生态规划方法与策略》,作者:王琳,王丽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8296。本书系统梳理了生态规划的技术方法,给出了面向村镇特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利用GIS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绿色污水处理技术,结合村镇的特点进行了应用示范,提升了村镇的水生态韧性,实现了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大量的实践案例,为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村镇水生态环境规

村镇聚落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村镇聚落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作者:张文佳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8660。面对制约村镇聚落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问题,本书旨在梳理与构建适用于中国村镇聚落空间结构与重构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体系,借鉴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理论及方法论,从村镇聚落个体(即内部空间)与聚落体系(即网络化的外部空间)两个视角出发,分别借助案例,分析村镇聚落内部与外部的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作者:王晓鸣,华虹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6107。本书系统总结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绿色村镇建设理论、建造方法、评价技术及示范工程应用的开拓性研究成果,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与评价并重的研究方法,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全书分为三篇十一章。上篇为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发展,包括: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创新,绿色村镇建设的演变与发展,绿色

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作者:席北斗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5336。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的特征、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战略需求和相关政策;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问题诊断与评估体系;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北方寒冷缺水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程示范;北

绿色宜居村镇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优选研究

《绿色宜居村镇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优选研究》,作者:刘晓君,吉亚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689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使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各类绿色宜居村镇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大量的绿色宜居村镇项目需要进行科学管理。但目前我国县级及以下许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传统、固化、混用,造成责任主体分割、多阶段衔接不良、工程质量和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迫切需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