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3. 201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3. 2013》,作者: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3176。本书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总结了主要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宏观战略和政策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着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个领域若干重点方向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战略布局与政策取向等进行了介绍。

区域战略与中部发展

《区域战略与中部发展》,作者:胡树华,侯仁勇,杨洁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90550。本书运用区域经济学、系统工程学、战略管理理论及创新理论,探讨了区域发展的含义、特点,世界区域发展战略趋势,中国区域发展格局。

我国矿井水保护利用战略与工程科技

《我国矿井水保护利用战略与工程科技》,作者:顾大钊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23697。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影响我国煤矿和金属矿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本书对我国煤矿和金属矿矿井水资源总体赋存情况和保护利用技术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国外矿井水利用的现状、特点及政策问题,为矿井水保护与利用领域指明了亟待突破的方向,提出了我国煤矿和金属矿矿井水优化利用的战略目标、技

煤炭碳中和战略与技术路径

《煤炭碳中和战略与技术路径》,作者:谢和平,任世华,吴立新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23291。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煤炭必须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本书依托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聚焦实现煤炭碳中和目标,系统分析发达国家碳达峰前后现代化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研判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需求与地位变化,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煤炭科学

破局:“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战略与路径

《破局:“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战略与路径》,作者:张军,陈劲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0925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2年5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强调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本书聚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报告》,作者:钟永恒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8050。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关键材料科技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从产业宏观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产业技术链、专利与科技成果等维度,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关键材料发展重点领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林业卷 : 东北地区森林与湿地保育及林业发展战略研究

《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林业卷 : 东北地区森林与湿地保育及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钱正英主编;李文华[册]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83651。本书通过对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林业产业化、湿地退化等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重点林业保护工程实施力度的战略建议,并阐述湿地保育的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

战略性新兴技术研究导论

《战略性新兴技术研究导论》,作者:侯剑华,柏丹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7082。本书以我国当前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背景,以战略性新兴技术的辨识及其演进过程为主线,基于专利计量理论与方法,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探索战略性新兴技术创生、演化的规律及其管理问题。从新兴技术管理、技术体系演化等视角,提出战略性新兴技术的概念及其特征,建立战略性新兴技术辨识的信息可视化

中国碳市场:从试点经验到战略考量

《中国碳市场:从试点经验到战略考量》,作者:范英,滕飞,张九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2083。本书从碳市场实践出发,把碳市场放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进行分析和认识,主要内容包括碳市场作为减排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中国7个碳市场试点工作经验总结,支撑碳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包括市场、政策法规、数据核算、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等,碳市场

地球科学资助战略与发展态势

《地球科学资助战略与发展态势》,作者:张志强,郑军卫,王雪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1445。本书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和韩国等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基金资助机构的地球科学资助战略及其发展趋势,观察分析了较长时期国际地球科学的资助和研究重点的发展规律。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进行了过去10年时间尺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