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

地震地面运动及其人工合成

《地震地面运动及其人工合成》,作者:田玉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90158。本书总结地震动及其时域-频域特性,介绍根据地震动功率谱和反应谱生成地震波的经典方法,阐述根据相位差谱生成非平稳地震波的过程。同时,在生成单点地震波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异性生成空间变异地震动场的理论与方法,解读作者编制的地震波及地震动场生成软件SEAS及其操作方法等内容。

东北松嫩平原繁殖水鸟地面与航空调查 : 2004-2008

《东北松嫩平原繁殖水鸟地面与航空调查 : 2004-2008》,作者:江红星,朴仁珠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0396。本书全面展示了白鹤GEF项目中国项目办公室于2004-2008年连续5年春季对扎龙、向海、莫莫格和科尔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繁殖水鸟同步地面调查,以及2005年和2008年航空调查的调查方案、大型繁殖水鸟的种群数量与分布,以及繁殖栖息地现状。调查结

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及其在典型矿区的应用

《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及其在典型矿区的应用》,作者:底青云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91008。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的软硬件分系统及系统整体在典型矿区的应用成果.第2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了电磁法仪器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功率发射、分布式电磁采集、电场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等.第6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电磁法数据处理与正反演研究.主要包括电磁法噪声抑

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

《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作者:车涛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1778。本书从积雪地面观测属性的定义、积雪剖面属性的观测规范、积雪综合观测场设置、积雪样方观测4个方面介绍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具体内容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地面观测的意义。第2章对积雪地面观测常见的积雪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电磁波属性进行定义。第3章介绍各积雪属性的观测规范,包括使

土壤地面高光谱遥感原理与方法

《土壤地面高光谱遥感原理与方法》,作者:史舟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4749。本书从土壤可见光和红外遥感高光谱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理论基础出发,分别介绍了土壤可见-红外光谱特性和辐射传输原理,以及在当前数字土壤制图、土壤近地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然后以中国土壤光谱库为基础,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如何预测土壤水分、盐分、质地、有机质、碳、氮等关键属性,最后介绍了

空间碰撞地面半实物模拟原理

《空间碰撞地面半实物模拟原理》,作者:高峰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3381。空间碰撞半实物模拟是空间系统碰撞地面实验的关键技术,空间碰撞地面半实物模拟装备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实验系统之一。本书是一部介绍作者利用并联机器人设计和控制理论建立空间碰撞地面半实物模拟系统设计方法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基于 GF集理论的模拟系统构型设计;基于工作空间关键点特性的模拟系统机构尺度设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基础及其应用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基础及其应用》,作者: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87。本书1—5章简要地介绍了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仪器设备和基本原理。6—7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在叙述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面适当地列举了一些具体例子。 本书系一本应用技术书籍。可供交通、矿山、水利、工程建筑、林业、地震等方面的测量工作者使用,也可

山西省地面畦灌优化灌水技术参数手册

《山西省地面畦灌优化灌水技术参数手册》,作者:樊贵盛,郭文聪,冯锦萍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0769。《山西省地面畦灌优化灌水技术参数手册》基于黄土高原区20多年来的规模化大田耕作土壤入渗和灌水试验,在充分分析影响土壤入渗参数和灌水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面畦灌优化灌水技术参数一体化预测模型,即从土壤水分入渗参数预测开始,通过畦灌灌水过程和效果模拟、灌水技术参数

西夏三号陵 : 地面遗迹发掘报告

《西夏三号陵 : 地面遗迹发掘报告》,作者: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73744。本书主要记载了2000~2001年间对三号陵地面遗迹所进行的四次发掘工作,并按照角台、阕台、碑亭、月城、陵城门等的顺序,依次对各遗迹的地面结构和出土遗物进行了客观记录。

西域古佛寺——新疆古代地面佛寺研究

《西域古佛寺——新疆古代地面佛寺研究》,作者:林立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7696。本书主要研究新疆地区公元3世纪至13世纪的地面佛教寺院。书中把这些寺院分为巴楚、库车、焉耆、吐鲁番- 哈密和丝路南道五个区。对每个区的佛寺建筑遗址现状、佛堂建筑形制、寺庙布局以及年代分别进行论述,最后对这些佛寺遗址所呈现出的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渊源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