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东北地区入侵植物

《东北地区入侵植物》,作者:冯玉龙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45494。本书结合多年来对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综合考察的研究结果,收录了东北地区常见外来入侵植物,详细介绍其名称(中文名、学名、异名、中文别名)、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生长习性、危害、防治方法、用途、原产地、首次发现时间与引入途径、传播方式、分布区域和参考文献,并配以彩色照片,内容丰富、资料

太湖地区乡村地理

《太湖地区乡村地理》,作者:马湘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21126。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太湖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亦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地区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地区。 乡村地理学是探索社会经济发展途径及其规律性的新兴学科,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现状,从纵向到横向,从全面到典型,以翔实

西北地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

《西北地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作者:常庆瑞,秦占飞,刘京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2815。《西北地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针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依据田间试验,将试验观测数据与地面高光谱影像、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和卫星多光谱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进行水稻叶片、冠层和地块尺度的长势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水稻长势遥感监测试验设计与数据测定、处理方法,水稻长势及其高

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研究

《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研究》,作者:黄小钰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0798。《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研究》是关于辽代壁画墓的区域研究。作者力图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期、分区研究,建立这一区域辽代壁画墓发展的时空框架,厘清发展脉络,总结区域特征,并与契丹腹地同类型壁画墓进行比较,最后结合文献史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作者:徐锡伟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0028X。本书对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大地震震例的深地震反射探测、震区浅部地震断层的浅层勘探和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以及区域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等,谈论了首都圈不同构造单元在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期的深浅构造的几何配置关系等,并对其未来强震发生地段和震级上限做出科学的预测。

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应用

《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应用》,作者:周孝德,吴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1391。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环境承载力概述、基于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干旱区环境承载力研究、半干旱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等。

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

《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作者:李渤生主编;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4553X。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生物组1982—1984年对我国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区系考察的总结,它是目前有关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最全面、最详细的一部专著。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对南峰地区的维管束植物[210科、1106属、3768种(包含蕨类植物门41科、108属

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居环境与山地灾害研究

《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居环境与山地灾害研究》,作者:沈镭,韦方强,刘立涛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6788。本书借助2009~2013年野外考察,收集的大量一手数据,建立了人居环境与生活状况对比调查数据集和湄公河流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完成了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及大香格里拉地区山地灾害分布图和山地灾害及其危害数据集。基于上述基础数据,从流域人居环境各要素与山地灾

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

《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作者:杨建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14254。《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将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墓地及含有墓葬的遗址大致分为八期,在分期编年的基础上,通过墓葬研究,尽可能复原岭南商周时期的历史面貌。研究显示,岭南地区至迟在西周中晚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等级制度,在用于标示墓主人等级和身份的随葬品的使用和配置上与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如

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战略研究

《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战略研究》,作者:黄志亮,饶光明,陈正伟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07316。本书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区域创新理论及后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特点、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推进该区域创新的总体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相关案例等,提出了区域创新阶段性理论、内外共生循环的区域科技创新理论、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理论、中心城市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