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低品位能源利用—— 煤矿乏风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与技术

《低品位能源利用—— 煤矿乏风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与技术》,作者:刘永启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3052。本书介绍煤矿乏风瓦斯热逆流氧化和回收热量利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煤矿乏风瓦斯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和热逆流氧化技术各装置的功用;第二章至第五章介绍热逆流氧化机理、蓄热氧化床的阻力特性、蜂窝陶瓷的传热特性、蓄热蜂窝陶瓷的热震特性;第六章至第

云南省人工经济园林引种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及优化配置

《云南省人工经济园林引种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及优化配置》,作者:赵筱青,顾泽贤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3755。本书以云南省21世纪以来桉树、橡胶和茶等人工经济园林种植规模较大的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学、环境学、土地学、规划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人工经济园林种植后土地利

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利用

《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利用》,作者:李双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59040。本书以中国西北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水文学、气象学、同位素和荧光示踪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现象,探讨非饱和大气湿度条件下植物大气水汽吸收的边界条件,分析水汽由叶到茎(不同茎级)再到根的传输过程与利用量,建立水汽吸收量估算模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预警及政策仿真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预警及政策仿真》,作者:罗平,李全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7403。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章组成。内容包括基于地理特征CA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预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虚拟政策实验建设。

过去三百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碳收支

《过去三百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碳收支》,作者: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01195。全书分十章,内容包括:历史时期中国的土地开发利用、清代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过去50年中国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等。

可持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基于县级决策视角的解决方案 :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t county level

《可持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基于县级决策视角的解决方案 :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t county level》,作者:胡银根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1069。本书在剖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GIS与DSS系统集成的必然性,并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架构设计,

我国苦咸水利用与淡化技术

《我国苦咸水利用与淡化技术》,作者:安兴才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5735。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苦咸水淡化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基于苦咸水淡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发展,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苦咸水成因、苦咸水分布区域及其特征、苦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分析了苦咸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模式,分别对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纳滤法和膜蒸馏法等苦咸水淡化技术进行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集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集》,作者:匡文慧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94782。本图集基于遥感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城市生态调控理论和方法支撑下,详细反映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扩张过程和城市不透水面和绿地空间组分的分布特征。  图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序图,包括中国城市类型分布、城市海拔分布、城市土地面积变化、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变化、城市绿地空间面积变化等;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利用》,作者:吴传钧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45483。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大型科学专著。全书分三篇,共十六章,是在《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图集》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总结。第一篇着重总结和探讨了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的现状、经验及发展趋势。第

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 以廊坊市为例

《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 以廊坊市为例》,作者:林培如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47863。本书提出和阐述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以廊坊市为例,在廊坊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上,从区域与产业优势分析、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目标分析与预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研究、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