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能源安全与煤炭清洁化利用

《能源安全与煤炭清洁化利用》,作者:王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5275。本书以国家能源安全视角下的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为研究对象,点探讨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与国家能源安全之间的联系机制,以及如何才能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规模清洁化利用。紧扣能源、 经济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基础,结合世界工业化及其主要能源演变历程以及我国国情,书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分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土地规划与利用研究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土地规划与利用研究》,作者:张裕凤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1667。  本书是从县域角度,基于土默特左旗的区位特点,调控土地用途,规划城乡建设布局,具有对县域国民经济各业各类用地规模的总量宏观控制和合理布局的重要作用,进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从规划主体、编制方法和技术手段、规划内容方面进行研究,对提高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具有

海洋桡足类的实验种群生态学及培养利用

《海洋桡足类的实验种群生态学及培养利用》,作者:赵文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0800。本书对我国几种海洋桡足类生物学及培养利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论述。以作者多年的科研实践为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我国几种海洋桡足类的生物学、实验种群生态学及海水培养利用技术等方面。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及调控研究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及调控研究》,作者:梅昀,陈银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4446。  本书通过界定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构建符合低碳要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三个中心城市武汉、宜昌、襄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主要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碳汇量测算基础上,对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及潜力挖掘;提出促进低

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作者:方如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130312950。本书从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观点出发,对我国的土地、气候、水、海洋、森林、草场、野生动物、矿产、能源、地热、旅游等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等十二个方面的研究意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等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本书资料丰富,文字通俗生动且深入

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咸水利用模式及水土环境预测评估

《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咸水利用模式及水土环境预测评估》,作者:杨树青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9862。本书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分析了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性状及土壤水盐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区域土壤水盐的空间结构性,构建了考虑区域变异的SWAPMODFLOW耦合模型,并预测了中、长期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区域环境,提出了微咸水与淡水综合利用的灌溉模式。全书共8章,主

中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对比

《中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对比》,作者:李文英,易群,谢克昌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1479。本书针对中美两国煤炭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结合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等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煤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将对两个主要能源消费国的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和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作者:陈炜,朱岚涛,文冬妮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6847。本书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数量与规模、类型与分布、起源与特征、功能与价值、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分析,并且从社会、经济、文化三个层面阐述了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然后在对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成就、存在问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研究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研究》,作者:陈利顶,吕昌河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54297。本书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变化与水土流失过程为研究核心,探讨了土地利用尺度转换的方法及其不确定性;揭示了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并从不同尺度揭示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耦合作用的关系及其主导影响因子,为开展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尺度转换研究提供了

煤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净化技术

《煤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净化技术》,作者:郝吉明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3353。本书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针对我国整体煤炭质量差、大量低品质煤资源有待开发以及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的现状,分析了煤炭质量与利用效率、产品结构与用户需求、质量提升与价格机制、资源释放与技术短缺、产销布局与通道能力、社会需求与配送服务等方面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