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杂交利用技术及育种策略

《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杂交利用技术及育种策略》,作者:经艳芬等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46637。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是甘蔗品种抗逆基因的主要来源,甘蔗亲本是甘蔗品种优良基因的载体,亦是联系野生资源优良抗逆性与品种性状表现的桥梁。甘蔗亲本培育是品种选育的前提与基础。本书以云南高原内陆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及其杂交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甘蔗亲本培育的理论与实

中国酸枣资源与开发利用

《中国酸枣资源与开发利用》,作者:韩蕊莲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4945。本书对我国酸枣资源、酸枣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对酸枣仁和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同区域酸枣仁的HPLC指纹图谱,重点研究了酸枣仁中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调控的分子机制,针对酸枣仁、叶片中的三萜皂苷活性研究,进行了综合利用的产品

青藏高原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

《青藏高原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作者:周青平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48754。本书是一部关于青藏高原主要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技术的著作。内容包括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种植区划、主要栽培技术、栽培草地管理技术及主要饲用植物种类几部分。本书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共介绍了9科38属50种饲用植物,包括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技术要点、收获与加工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80429。本书论述了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内涵、战略地位以及各分支领域的界定,详细分析了各分支领域,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可再生能源等物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科学问题。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分区》,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17676。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将豫、鄂、皖、湘、赣、浙、闽、粤、桂等九省区的亚热带丘陵山区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的联结上来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区域组合特点、优势和问题,揭示了其分异规律,按一定原则进行划区,

海岸带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海岸带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作者:关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97252。本书从法律角度提出我国海岸带科学利用的基本思路。内容包括:海岸带的概念、海岸带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规范原则、海岸带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六章。

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作者:瞿广飞,解若松,李军燕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4944。本书基于“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的实施,针对高度分散的农业与农村固体废物对洱海流域造成的面源污染,阐述了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与关键技术。全书共6章,包括面源有机污染概况、有机污染堵源技术、有机废物沼气化技术、有机废物堆肥化技术、有机废物

煤矿瓦斯开发与阶梯利用=Coal Mine Gas Development and Cascade Utilization

《煤矿瓦斯开发与阶梯利用=Coal Mine Gas Development and Cascade Utilization》,作者:林柏泉,李庆钊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0540。本书总结了我国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煤矿瓦斯开发与阶梯式清洁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综合分析了其工程应用效果,主要内容包括瓦斯储层的煤岩结构特征、煤层瓦斯解吸渗流与

区域稻麦秸秆全量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

《区域稻麦秸秆全量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作者:常志州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6128。秸秆露天无序焚烧与随意丢弃引发的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政府与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中国秸秆田间露天无序焚烧“屡禁不止”现象,本书系统定量地分析了秸秆大面积露天焚烧产生的客观原因、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的策略,并系统阐述了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研究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研究》,作者:吴群,陈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7225。土地要素是支撑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十分重要的资源与资产,但“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耗”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尽管我国实施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战略,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用地粗放、低效利用的方式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工业用地效率的提升与能力建设已成为促进产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