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者:莫甲凤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262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本书基于对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时代诉求和研究进展的梳理,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作者:张恒旭,赵罡,王日照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7119。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需要大量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熟悉能源和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领军人才。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课程建议方案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课程建议方案》,作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57567。本书分四部分,内容包括为:护理及相关专业、药学相关专业、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口腔医学及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教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学时分配建议等。

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温州经验”

《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温州经验”》,作者:谢志远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2862。  本书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校产学研创协同育人的模式、途径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等。通过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其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影响力学术组织的交流、结盟或联合的研究,探索产学研创协同盲人视角下的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本书

项目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

《项目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作者:许新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54045。2014年以来,国家积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工科建设,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本书共八章,前四章介绍了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工作室制的基本概述、项目工作室制的学习理论基础、项目工作

光耀西部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光辉历程

《光耀西部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光辉历程》,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90868。本书展现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布局启动和深入发展的光辉历程,从促进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撑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西部之光”计划的成效和影响。书中还分别介绍了兰州、新疆、成都、昆明、西安5个西部分院开展的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研究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研究》,作者:徐宪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9591。本书内容包括:对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理论溯源、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动态系统分析、西部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价值目标与教育基础作用探讨等。

地矿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地矿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作者:杨玉中,景国勋,吴立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6265。本书针对当前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严重不足的现状,通过引入大工程观、CDIO、产学研合作教育等理念与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开展了地矿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构建地矿类专业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作者:强月新,周茂君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9617。  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应适应人才培养逐步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需要,将学校与业界、理论与实践、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围绕着上述主题,本书从五个方面一一“培养理念与整体构想”、“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检讨”、“基地建设与专业实习”、“业界论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角

《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角》,作者:赵慧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1448。受启发于体验学习理论,作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不仅发生在正规的学校和课堂环境中,还发生于家庭环境、工作实践、社会环境中,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主要产生在以上若干因素和环境中。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是贯穿人一生体验和经历的全部实践活动,而学校教育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以体验这一新视角来重新认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