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作者:方创琳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37583。本书通过对过去5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动态演变轨迹的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衍生的资源环境剥夺问题,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客观判断了实现这种目标所必需的水土资源保障程度与生态环境保障程度,进而提出了基于资源环境保障的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重庆、四川、西藏卷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重庆、四川、西藏卷》,作者:王树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45913。《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对中国本士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古代文献和圄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人点,探寻中国本士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脉络和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士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为揭示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七辑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七辑》,作者:曾刚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2929。本辑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以中国城市科学理论创新和城市治理优化为使命。第十七辑共收录15 篇论文,对城市创新与社会治理等区域发展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城市绿色创新、产业集群绿色创新、ICT 企业创新之城、创新网络等协同与

中国城市群选择与培育的新探索

《中国城市群选择与培育的新探索》,作者:方创琳,毛其智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4059。本书收录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上近40多位在国际国内研究城市群方面最权威专家的学术观点与争论,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辨识了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基本标准、空间范围的识别方法、形成发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公共财政制度、综合协调机制、保障对策措施以及不同空

中国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的耗损机理与保护对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中国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的耗损机理与保护对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作者:刘成武,黄利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2736。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并提升生态用地的生产能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本书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遥感与GIS、生态用地耗损模型与案例剖析等技术方法,揭示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生态用地耗损的路径

中国城市群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中国城市群的理论、模型与实证》,作者:王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0714。本书以城市群的界定和识别为主线,从城市群的理论、模型、实证层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了以规模集聚效应为核心的区域作用;在模型层面,提出了城市群的模型界定标准和识别技术;在应用层面,研究了中国不同城市群的结构和发育特征。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八辑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八辑》,作者:曾刚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8516。本辑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以中国城市科学理论创新和城市治理优化为使命。第十八辑共收录13篇论文,对城市协同与创新、城市经济、绿色低碳等区域发展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跨界创新网络与区域发展、典型区域创新网络与创新集群、典型产业创新绩效研究、城市低碳发展等

中国城市化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化理论与实践》,作者:许学强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6728。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解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关于城市系统与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理论性专著,全书内容包括城市化与空间差异、城市规模体系与空间分布、城市人口与城市贫困、城市产业与城市职能、城市规划与规划方法。

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 : 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

《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 : 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作者:王兴平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151615。本书立足于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以空间分析为主线,对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空间区位与空间结构规律以及空间整合的机制等进行了系统化的探讨。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卷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卷》,作者:王树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8844978。《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脉络和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