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

中国农业经济地区差异及成因研究

《中国农业经济地区差异及成因研究》,作者:陈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95153。本书基于发展经济理论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地区布局特点,围绕农民收入与消费、农业支持政策、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产品价格四个方面,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和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地区差异特征、成因和变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核心思想是通过地区间的对比分析,探寻有利于

中国农业与环境中的硫

《中国农业与环境中的硫》,作者:曹志洪,孟赐福,胡正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11672。本书分为四篇,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与转化;动植物的硫素营养;硫肥、硫农药和土壤调理剂;主要作物硫肥的使用与效应。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作者:周立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87704。本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基本因素、发展阶段与变化规律,以及土地利用形式和环境生态变化,重点分析了农业各部门布局和地区布局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若干对策。同时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农业地理研究的进展与理论方法成果。

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

《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作者:马春艳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0826。本书从技术创新途径及途径的实现模式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从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的角度分别探索推进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体系保障和政策保障。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02512。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农业CGE模型与政策分析、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内流通研究、贫困的宏观分析模型在中国的应用等。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作者:李谷成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72584。本书基于转型的视角,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生产前沿面方法为实证框架,注重从公认的经济学范式出发,借助较先进的分析工具,由表及里,探讨转型期中国农业生产率特征的形成机理和未来政策取向。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的资源要素利用特征、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变模式、行业基础和增长因素分析等。

中国农业的化肥减量化逻辑:理论与证据

《中国农业的化肥减量化逻辑:理论与证据》,作者:张露,罗必良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6584。本书基于“技术—规模—分工—治理”的分析线索,结合分工理论和合约理论等,运用实证与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不同农业经营目标和要素禀赋情境下,农户化肥减量的行为逻辑、决定机理与治理路径,进而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阐明化肥减量的政策含义及其策略选择。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 第13卷. 中国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 第13卷. 中国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作者:路甬祥总主编;程序[卷]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75243。本书从古今中外可持续农业思想的比较研究入手,系统阐述了我国由常规现代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型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对推进方式的探索;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各主要生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方略。

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研究 : 1923~1949 : 1923-1949

《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研究 : 1923~1949 : 1923-1949》,作者:康金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0276。本书以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事业的起源及发展变迁历程为研究内容,以时间为序,以合作金融模式变迁为自然分期,对不同时期、不同模式下农业合作金融的发展规模、组织设立、业务开展、运行机制与绩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并对其由社会力量启动,政府逐步介入并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作者:钟甫宁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89498。本书由钟甫宁教授发表过的 26 篇中文期刊论文汇编而成,探讨了中国工业化和整体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农村人口与城市迁移,特别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估计、城乡迁移规模和潜力的探讨;二是土地产权与流转市场,特别是对土地产权如何影响农业投资和